壮美“岩”途砺初心 科技“戍”边护安澜 ——学院“壮美‘岩’途行,共‘戍’边疆情”实践团行动纪实

  


在祖国南疆蜿蜒的边境线上,在广西防城港市那良镇、那漏村等沿边临港村镇,Bwin·必赢“壮美‘岩’途行,共‘戍’边疆情”实践团的青年学子们,将专业课堂搬到边疆一线。

他们化身边境安全的“科技尖兵”,顶着烈日,穿梭于密林陡坡之间。无人机呼啸升空,倾斜摄影镜头如鹰眼般扫过,精准锁定边境村镇周边7处虎视眈眈的高陡边坡与潜在滑坡点。对于边坡的失稳风险,团队成员现场“会诊”,依托地质水文数据,快速开出治理“良方”:一套“地表排水优化+生态植被修复”的生态疗法,一剂“裂隙精准填充加固+智能监测预警”的科技处方,为地方防灾减灾提供了有效的专业技术支撑。

实践团与那漏村党总支共建“地灾科普课堂”长效机制。协同村干部、边境民警,深入村屯社区,通过图文演示、发放手册及百余份问卷调研,生动普及灾害识别与避险知识,让上千余边民学会了识别灾害“面孔”,听懂了预警“信号”,认清了生命通道。那漏村参与“地灾科普课堂”的工作人员感慨:“这群大学生讲得明白,教得实在,小朋友们既能学习知识,也能知道如何避险!”在校政企三方联动的强劲引擎驱动下,防灾的足迹与科普的声音深入边陲的每个角落,凝聚起群防群治的磅礴力量。

界碑宣誓、巡边体验等爱国教育活动及民族文化探访活动同步开展,让“守护国土安全”的滚烫使命,深深熔铸进每一位学子的血脉。

汗水浇灌出丰硕果实。实践团形成了1份沉甸甸的《防城港市沿边村镇地质灾害风险点勘察报告及防治建议》,其中包含6处隐患数据及8项治理优化方案,为提升沿边村镇安全韧性提供了科学依据。东兴市自然资源局相关负责人高度评价:“同学们带来了技术和方法,提出的方案可操作性强,是科技赋能边疆防灾的生动实践!”

队员何琪贵(地质工程专业)在踏勘时感慨:“我理解了实践的意义。学以致用,我们从课堂上学来的技术也能保护大家!”实践团用坚实的脚步丈量祖国边境,用专业智慧和青春热血,在祖国南疆书写了一份守护安澜的青春答卷。

实践团于那漏村开展科普小实验

实践团成员对风险点进行土壤采样

实践团与东兴市团委、自然资源局举行座谈会


(一审:王昱琛;二审:陈文甫;三审:唐丽华)